爱上海《始得青海畅游记》(胜寒)
爱上海西行千里出湟中,大美青海换秋容。
爱上海望断昆仑心亦冷,瑶池归来恍如梦。
西宁把盏闲话外,互助执枪稳射中。
天马奔腾雾霭空,北山赤骥爱追风。
爱上海版权作品,未经《漫写爱上海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2个字的平仄与第4个字的平仄必须不同,这就叫“相替”,平仄(第2、第4字)或仄平(第2、第4字)一盘春卷下肚,就着两只香椿炒鸡蛋,我和元缜各饮美酒一斗。乘着酒性,我们往孤山寺而去。踏节而漫,泥泥小径兀自滑滑的,而空气中早已微薰的萋脆的滋味就更加地浓郁了。一抬眼,孤山寺已经近在跟前。一阵肃穆的梵乐佛音飘来,让我心里顿时产生几分庄严的感觉。而不喜欢阿弥托佛的老元却一把把我拉向通往贾亭的小道。西子湖,千万年来,一直就像个多情善诗的少女,眼光里漾着无边的春水。贾亭就在西子湖畔,像个多情的文人,守护着他的情侣----西子。这天,正是早春天气,云色低卷阴浅,一丝一卷,懒懒地在天末舒展开。而西子的波光也在极目的远处和那低回的垂云一般的高、一般的色颜了。小息在贾亭木栏,遥视亭西的株株杨树、柳树、杏树,还有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嫩黄初翠的杂树,以及填充这树与那树之间空缺处的细柔丰媚的卉草,已经有点微醺的我有点陶然了。站立不住间,我一把我扶着亭子间的雕柱。这时候,几只早早出窝的黄莺飞鸣着、争闹着,从棵棵树木里追逐出来,一晃就不见了踪迹。回顾亭子北面,那里有一家农家院舍,几个也许是住在那里的燕子此时正在亭子飞檐上啁啁地叫着,嘴巴里叼着块块新鲜的泥土。亭子的东面更加醉人了:那里有纷乱扑眼的鲜花,高高的花枝招展,惹得我们的眼睛都渐渐地迷乱了。一骑轻快的马匹从花丛来,地面的青草浅浅的,刚好可以把马蹄淹没。抬眼望去更远的绿树掩映下的西湖,那里的垂杨依依,白沙熠熠,真正是春天的好去处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的浩然诗兴如同钱塘江的春潮,汹涌不可阻挡,一下子喷薄而出: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有人说话了,这里“把”字和“西”字的平仄不符合交替规仄,是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句型,以后的课程中会专讲。今天醉月和大家来个穿越时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大家请说说诗人的游踪。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勾出了早春的轮廓。【“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律诗的章法,杜甫诗的章法大体可分为两种格局,一种是以每联为一个意段的“四节式”,一种是以四句为一个意段的“二节今天我们来学习律绝句的粘、对规则。只要我们弄懂了这些规则,我们写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就不要死记它的格式了。只要写出第一句,后面几句自然而成。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3、5、7),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粘:就是格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4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我们把12、34、56、78各叫作一联(也有的讲义上叫偶句)律诗中的粘主要指偶数句(2,4,6句)与奇数句(3,5,7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称为粘对是指一联的前后两分句中2、4、6位的平仄相反(粘是指上下两句中2、4、6位的平仄相同)简单的讲,“对”就是平仄相反。就是一句中,两个分句中的2位、4位、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反。大家看12句、34句、56句、78句、的第2、4、6位的字的平仄相反这就是对而23、45、67、句中的第2、4、6位的字的平仄相同,这就是粘同一联中,平仄用对,两句紧邻之间,平仄用粘。粘和对都是格律硬性规定的,必须遵守的。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粘和对,大家懂了粘对,就很容易把七律的四种格式练排出来。粘:为贬朝州弊八横将岭朽何残汝拥来关
爱上海《始得青海畅游记》(胜寒)
爱上海西行千里出湟中,大美青海换秋容。
爱上海望断昆仑心亦冷,瑶池归来恍如梦。
西宁把盏闲话外,互助执枪稳射中。
天马奔腾雾霭空,北山赤骥爱追风。
爱上海版权作品,未经《漫写爱上海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微信,获取更多精选美文
爱上海让我成为你眉心的小确幸和大惊喜
爱上海Copyright © 漫写爱上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