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李恪:出身高贵不是我的错_名人故事_漫写爱上海网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爱上海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割据一方,而一直在太原招兵买马的李渊也在默默的崛起,伺机而动,刀锋所向,直指长安。此时身为唐二公子的李世民虽肩挑重担,却还是无法掩藏一个少年年轻的心,纵然文韬武略却也不能免俗,依旧和隋朝公主上演了一幕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可以说他们的恋情超越了国仇家恨,超越了一切不可能的因素让本该是生死仇敌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而隋朝公主也成为了大唐秦王李世民的侧妻杨氏。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杨氏为李世民诞下一子,取名李恪。说起李恪的出身,真是不可谓不高贵,其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立虎,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所以李恪集杨隋,李唐,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于一身,可谓中国历史上血统最高贵的人。但又有谁能够料到,正是这种出身的高贵却反倒害了他。

爱上海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据载李恪有文武才,是诸多皇子中最为贤能的一个,可谓德才兼备,太宗亦常称其英果类己,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子却为何与皇位失之交臂,说到底还是血统太高贵的原因。其实李世民还是很喜爱这个儿子的,对其赞赏有加,并多次想要立为太子,只是可惜造化弄人,终究还是一场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此时太宗提出立李恪为储君,此事很快便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他甚至还言之凿凿的说:“吴王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身上流淌着隋朝的血液,,晋王李治仁孝有爱,可为储君,还望皇上三思!”李世民心里也明白,若是一意孤行立李恪为太子,只恐日后君臣不和,则大唐危矣!只好暂立李治为太子,年仅十五岁的晋王李治当上太子后不久,太宗便担心李治太过仁弱,恐不能承继大统,便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雉奴为太子,但雉奴懦弱,未必能守得住国家,而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欲改立吴王为太子,如何?”长孙无忌当然无一例外的坚决反对,认为不可以,理由居然还是血统问题,说什么为了唐朝的长治久安,还是不要冒险,况且太子治恭谨仁孝,是守城之主。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不过是长孙无忌找的一个华丽的借口罢了,而真实的原因则是李恪太过英明,如若继位不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故而打着血统的幌子坚决反对了。太宗皇帝是何等英明,很快就识破了他的心思,生气地说道:“你几次三番的反对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且吾儿英果类我,说不定日后也能像对待亲舅舅一样对待你呢!”自此长孙无忌便深为忌恨李恪,却只推说:“太子位置重要,不可随意更改。”太宗这才打消了念头,同年十二月,太宗和爱子进行了一次谈话,太宗用惋惜的口吻说道:“你虽然是我的儿子,但国家的法度也不可荒废,希望你以后能够谨言慎行,谦卑低调,不可妄议国政,这样才能保全自身。”可见慈父护犊之心甚切,只是这父子间的谈话最终也未能改变李恪悲惨的命运。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年仅三十四岁的李恪被长孙无忌诬以谋反罪名处斩,以绝天下望。李恪在临终前大呼:“长孙无忌弄权,如社稷有灵,无忌且灭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恪的临终遗言最终应验了,若干年后,长孙无忌同样被武则天诬以谋反罪名处死,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真可谓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不知昔日的权臣长孙无忌在临终之时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相关新闻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我怀念的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