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过得好匆忙,又是一个年终!又到了农家大张旗鼓做年馍的时候了!
爱上海对于七十多岁的老妈来说,这件事简直越来越成了一件工程。一是这事本来就隆重,二是她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年馍,和以往做馍有很大的区别。一是数量多,要足够一家人差不多半月的食用,还要招待客人。春节期间,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农村人开始“舍本求末”了,几乎每天都是十几个菜轮番上桌。喝酒菜、吃饭菜,几凉几热,什么菜适合做喝酒菜,什么菜适合吃饭都是有说道的。二是花样多。要顾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喜好和大多数客人的喜好。平时蒸馒头有兴致了,顺便包几个什么包子,了却馋瘾。年馍可大不一样,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喜好和大多数客人的喜好决定年馍的品种和数量。三是个头不能大,平时实惠就行,年馍不光实惠,还要讲究精致点。
如此一来,这可真是一件工程了!
要做年馍了,老爸早早就准备好了大柴火(比较粗的树枝锯成18公分左右的小段)。老妈提前一天开始就准备做各种包子的陷料了。
爱上海腊月二十八,一家人大清早开始分工劳动,女人是主力,使碱、揉面,擀剂子、包包子,男人烧火、打杂当助手,小辈们转出转进等包子。
这个平时只有老妈忙碌的20多平米的厨房,今天格外热闹。父母、子女、孙子辈一起涌进厨房。有干的,有转的,人人脸上挂满笑意,心里乐开了花,第一笼包子出锅了,母亲挑了几个端庄的让小侄子要给先祖端去,放在桌子上还高高兴兴地对着先人说“老爷老奶们,过年了,回来吃包子。”大家不免一阵玩笑,有点腼腆的侄子说完,涨得满脸通红。人人顺心如意的包子陆陆续续出锅了,特别是不劳动的小吃货们,吃着自己喜欢的包子,不免还要评头论足,厨房里,不时扬起稀缺很久的笑声。
忙碌了一天,各种包子——猪肉包子、粉条豆腐包子、酸菜包子、豆沙包子、糖包子、清油包子,还有小布点馒头等以不同的模样排队等候食客们的鉴别了!
孩子们吃饱了,幸福的有点睡意,我和弟妹忙着给漂亮的包子拍照,母亲还在厨房里洗笼屉,整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