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同城

名家作品里的唯美句子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歌唱记者王\\\/诗即使岁月消青春的翅膀你充满的热情即使红尘阻隔了理想的脚步你仍然追逐崇高的圣境笔是你的武器将假丑恶鞭挞把真善美歌颂眼睛是你的显微镜洞察着世态炎凉关注着进步与民生你思想的头颅高昂着正义和真诚你信念的根系拓展着真理和文明你的爱催动花团锦簇你的情连绵崇山峻岭抗击灾害有你的足迹战火硝烟有你的身影你是激流中无畏的水手你是黑暗里闪烁的明灯你是土地中平凡的种子只是把农夫的希望一起播种你是道路上普通的汽车只是把司机的精神一同启动茫茫人海你是那飘舞的红纱巾与七彩的服饰组合成绚丽的图景浩瀚沙漠你是那傲然的胡杨树在贫瘠的荒原中书写生命的呼声啊无冕之王啊王者之风江河湖海流淌着你奔腾的血液社会进步倾注着你旺盛的热情让我渺小的身躯融入你前行的阵营吧笑傲霜雪澎湃满目春风……我们赞美记者当农民把最后一颗汗珠送入粮仓的时候当花信把天空洗成一片蔚蓝的时候我们——共和国的人民又一次迎来了“记者节”报摊上的每一份报纸都是他们汗水的结晶书店里的每一本杂志都是他们辛苦的证明摄影记者让历史瞬间定格文学记者让形象和抽象高度浓缩电视记者为时光隧道准备好了精美的画面电台记者把今天的声音传送给明天的耳朵记者多么伟大的职业啊每一名记者都是一名实纪作家每一位作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每一位记者都是一位舞蹈家在报刊、音箱、荧屏的舞台上留下了美丽的传说我们赞美记者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乐趣我们欢迎记者节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端起盛满墨香和阳光的酒杯赞美记者为记者节干杯记者,我为你歌唱类别:现代诗歌作者:落梦成蝶小时候,听大人讲记者是无冕之王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关注天下新闻也被万众睹目敬仰电视里,你慷慨激昂嘹亮的声音在千家万户回荡简洁的言辞犀利的目光穿透假、恶、丑的皮囊织就真、善、美的华裳在社会大舞台上,你旌歌铁马如常胜将军,驰骋沙场神秘也壮美是我为你写就的华章长大后,我怀着十二分的向往走到你的身旁看你如不停旋转的陀螺为采播新闻辗转于重叠的职场匆忙的脚步不是在采访就是奔波在采访的路上疲倦的身影常常陪伴漫天星光累吗很多人用辛苦诠释这份职业你微笑着摇头执著地热爱着自己的梦想记者啊,一支劲笔手握正义之枪一组镜头浓缩人间万象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思维闪烁着智慧之光策划拍摄采访挖掘一篇篇有价值的新闻编缉配音制作传播一曲曲动人的华章笔尖记录时代镜头见证发展荧屏呈现和谐把乐陵的腾飞写进历史的诗行是你三年南下揭开了南义乌北乐陵的篇章为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当泰山成就了奥运绝唱是你用最快的反映聚焦叠报喜迅撼动67万双手掌一段段激情的声音飞扬的文字来自新一中破土动工的现场是你锁定全市人的目光寄希望于田野上在金丝小枣节前后你徜佯在展示交易于签约仪式的现场笑迎接踵而至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当滨德济乐高速公路横架彩虹南北又是你在悄悄变换焦距捕捉精彩瞬间定格经典影像当全民创业的号角吹响是你记录下一个个激情创业者的梦想从品牌农业到科技进步再到外向市场从生态观光到体育产业再到四德风尚你驻足生机盎然的田园走进井然有序的机关触摸效能建设的脉搏铿锵一个特色魅力乐陵正在你的守望下成长一张张城市名片经你的双手传递四面八方请记住记者的激情飞扬请记住记者的真情释放请记住有一种声音永远响亮请记住有一种职业充满阳光昂扬的斗志,不变的航向记者,我在心中永远为你歌唱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请看下面这条消息的语言运用: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这条题为《上海严寒》的消息不到300字,整篇作品的语言,没有使用反映浓烈感情色彩的褒贬词,但我们透过记者对上海街头积雪的描绘和前后10年的对照,以及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局在严寒中采取的措施,看到了新旧社会出现的两种结局。记者行笔自然,语调平静,但谁也不能否认,作者思绪沸腾,爱憎分明,能使300字的报道展示出一副真实的画卷: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作品多用了反映爱憎感情的褒贬词,它的感染力就不会有如此强烈了。(二)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来作定语状语。《上海严寒》一文,在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状语中,限制性多于形容性。如上海街头的积雪不化、气温下降到零下7.4度,被限制在电头上已标明的1957年2月12日前的“这几天”,出现晴天下雪景象是“10日和11日”,“一夜风雪,八百童尸”是依据臧克家1947年2月写的《生命的零度》,如今没有发现冻死人是经“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得出的结论,民政机关发放救济限于“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等等。只有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驻足仰视”“瑰丽的奇景”,属形容词的定语、状语。这里涉及事实的概念一定要明确,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客观事物总是具体的,它有量的界限,也有质的界限,同时还要注意到条件、地点、时间的界限。这要看作者笔下遣词造句的功力了。喜欢“直”和“露”的作者,把主观意识和强烈的感情传给读者,多少反映了他笔力不够,未能驾驭新闻语言;老练的记者把情感融合在客观事实之中,由事实去说话,让读者在确凿的事实中去感受,产生读者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他拍案,让他流泪。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关于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报道,值得我们借鉴:北京电台于近日凌晨当地时间5时宣布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但是,大部分中国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理已经逝世。当新华社的电传打字机与当地时间4时过一点儿发出这条消息时,中国几乎所有街道都没有行人。在法新社所在的那所大楼里,当记者把消息告诉开电梯的姑娘时,她顿时放声痛哭。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中国人民对周恩来及其爱戴,这样说并不夸张,他们感到与周恩来非常接近。预料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就像今天清晨听到这个悲伤消息的那位中国少女所表现出的那样。比昂尼克写的这条消息篇幅不长,但读来确实那样感人,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悲痛。消息中形容性定语很少,只是客观地陈述记者选择的镜头,而这些镜头是最感人的,如开电梯的顾念听到总理逝世“顿时放声大哭”,口译人听到消息时“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地表达对总理的爱戴之情,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群众的自发的悲痛表现,真实、亲切,读了催人泪下。所以说,生动感人的报道不等于一定要多用形容性词语,而限制性词语写出的作品也不一定不感人。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与新闻的倾向性、可读性不仅不矛盾,而且常常会相得益彰。(三)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感叹语句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调,大升大降;陈述语句虽然也可以带上一些感情,但语调一般没有明显的抑扬,它主要用于陈述事实,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靠赤裸裸的赞扬或指责去达到效果。新华社记者写出《上海严寒》的消息,是怀着浓烈的情感歌颂新政权,他对比10年前后上海的两次严寒,可说是感叹万千,但他在作品中没有使用感叹口气,只是平静而带清淡的陈述,却让读者听众感叹不已。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是外国人,他仅仅用陈述口气报道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事实,没有使用任何感叹语气,却使世界各国的受众领略到中国人民的巨大悲痛。这种社会效果并不是用感叹语气写消息所能达到的。所以,无论在叙述事实或运用人物谈话、对话时,在语气上要尽可能地掌握感情分寸,慎重使用感情色彩浓烈的感叹语气,以免干扰新闻的客观性。当然,在一些比较高亢的新闻作品中,为了表达作者壮怀激烈的思想感情,适当用一些感叹语气,也是必要的。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也是新闻美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而新闻语言的客观性,能够把客观现实的美,把社会实践的进步要求和内容,把人们精神生活中那些鼓舞大众为理想而斗争的高尚情操,以及美与丑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通过新闻载体给予客观公正的传播,引导大家对美的憧憬和向往,推动社会的进步。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指出:“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无妄也。”他说的“自无妄”,就是用此确切的意思。高尔基也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是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文学作品尚且不能容忍朦胧、含糊、混沌的描写,对于体现事实的新闻报道,其语言的准确、贴切,更应是它的一大特色了。这也正是新闻真实性原则对语言的要求。在新闻语言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求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然而,其模糊程度又有文学创作截然不同。有位研究新闻语言的作者,取了两段都写“暴雨成涝”的文字,一属文学语言,一属新闻语言,对两者做了一番比较。一段取自浩然长篇小说《艳阳天》:狂风暴雨摇撼着东山岛,雷鸣夹着闪电,闪电带着雷鸣。那雨,一会儿像用瓢子往外泼,一会儿又像筛子往下筛,一会儿又像喷雾器在那儿不慌不忙地喷洒——大一阵子,小一阵子;小一阵子,又大一阵子,交错、持续地进行着。雨水从屋檐、墙头和树顶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像烧开了似的冒着泡儿,顺着门缝和水沟眼儿滚出去,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小街道上汇成了急流,经过墙角、树根和粪堆,涌向村西的金泉河。另一段选自1983年6月17日《南方日报》刊登的消息《今天凌晨广州市降特大暴雨》:昨晚午夜前后,广州市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这场特大暴雨,是广州市今年以来下的最大的一场雨。由于这场暴雨来势猛,雨量大,暴雨时间长,使得广州市地势低洼的一些路段渍水淹进了部分厂房、仓库和民房等,郊区一些地势低洼的菜地渍水成涝,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有读者来电,东风东路水均大街和水均南街有近200户住在大楼底层的具居民受水浸,室内积水深30多厘米,至2时发稿止,暴雨还在继续不停地下着。这位作者研究后指出,两例在精确词和模糊词的使用和搭配上显然不同:1.语言效果不同。前段文字在于艺术地再现生活真实,因而不注重暴雨大到什么精确程度,成涝损失到什么精确程度,而是主动雨大成涝的形象画面,使形象更含蓄,形成意境,令人欣慰、品味,获得审美享受。而后段中,精确词和模糊词搭配效果是获得暴雨成涝的准确、科学的信息,精确程度较高。前段中,精确词和模糊词是沿着形象的动势连贯交错,结构关系自然流畅,组成完美的形象关系。模糊语句以抽象概括,精确语句以具体说明,体现了新闻语言中精确语句与模糊语句常见的搭配关系。模糊语句偏重“定量分析”是一个总的特点,但文学语句中模糊词定量比新闻语言笼统,形容性强,如前一段中即有“大一阵子,小一阵子”,“千家百院”、“大小街道”等。而后段用模糊的形容词、副词、量词的定量要求相对精确,“昨晚午夜前后”,午夜前为昨,午夜后为今,这样地模糊使用比笼统地称“昨夜”要相对精确;“近200户”、“30多厘米”,要比“几百户”、“几十厘米”精确;“一些路段”、“部分厂房”,要比“千家百院”、“大小街道”精确。文学语言多用夸张、比喻、比兴、类比等想象的方式组织模糊词的搭配,使词与表达对象之间即真非真,若即若离。如前段“暴雨成涝”中把雨的大小比喻成“瓢泼”、“筛洒”、“喷洒”,比喻义不可能精确,但形象生动。而新闻语言则多要用与事实形态直接对应的修辞方式,这也是新闻语言重视精确性的表现。新闻从总的看,凡应该用和能够用精确语言的地方,应该尽量用精确语言或精确度比较高的语言。另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语言也保留有“模糊”的成分,而不必都像科技语言那样非常精确。比如说,今天早晨下雨,雨量较大,就说“今晨下大雨”,这是模糊语言。至于雨是造成5时40分至7时23分下的,雨量在赵家浜乡达32.3毫米,在范水镇则高达37.5毫米,那时科学研究用的,一般情况下,对群众只要“今晨下大雨”这个模糊语言就可以了。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于确切。为体现事实的真实,新闻语言在选词标准上,应多用精确语言,少用模糊语言,并使两者搭配适当。对于一些无法或不必高精度反映的事实,也要有相对精确的定量、定性(程度)表达,过于模糊则嫌笼统,以至于失真。总之,就事实的报道而言,新闻语言的确切,它的严格含义应该是:——确凿无误,不夸张,不走样,更不造假。简练新闻以精炼为贵,以烦冗为病。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经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提出叙事“尚简”的主张,要求做到“文约而事丰”,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众多的史事。所谓“文约而事丰”,这也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报纸上的消息一般篇幅较小,字数较少,而又要给读者以较大的信息量,语言上没有别的诀窍,只能靠“简练”二字。通讯、特写、解释性报道等新闻体裁,即使是篇幅较大,字数较多,语言也要尽量简练,不能因为容许字数而掺杂水分,信口开河。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以为,新闻报道只要把史事迅速反映出来就可以了,怎么来得及讲究语言的简洁、精炼。这是把传播的时效性与语言的简练对立起来了。其实,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新闻要短、要快,就要语言简练。语言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应当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输更多的信息。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是: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一批日常必需品于近日抵达泰国,协助解除柬埔寨难民之困苦。中国远洋轮“华阴”号与当日下午在曼谷港口卸下药品、罐头食品和布匹。这批物资将由泰国红十字会分配给越过边境进入泰国的柬埔寨难民。另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是:中国第一批由货轮“华阴”号运给泰国红十字会的援助物资于星期五抵达曼谷。船上运载了值7万美元的罐头饰品和药品,前往泰柬边境的难民营。这两条消息的语言都比较简洁明快,相比之下,后一条消息的语言更为简练,而信息两个大,交代了救济物资的价值、运抵地点和准备运送的目的地。首先,要把事理弄清,问题想透,能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也才能简练表述。新闻写作中遣词造句离不开推敲,推敲就是“想”,想得多,才能写得少;想得深,才能写得精。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一句话可以说清的就不说两句、三句,其中多余的词、字都不应保留,力求省字省句。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无可惜。他在写作实践中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主张。如在《死》中有一段,初稿是:“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虽在久病和高热中,也还是没有动摇的。”到底稿时改为:“在这时候,我才相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鲁迅的这一删节使句子更为简洁而不损原意,既然初稿用了“到底”两字,足以表示态度的坚决,所以删除“虽”以下的那个分句,反而显得明快。此外,在句子的结构上,要强调简洁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的鼓舞(推动)下”、“在……的基础上”,一连串令人厌烦的老套句式,不清理这些陈词滥调,语言就无法简练。又如一篇通讯写道:“不但在播种的时候,他天天在地边转,祝福年轻人播匀播齐;而且在麦苗出土后,他照样天天在地边转,见有缺行断垅的,就用随身带的种子,一一补齐。”一位同志把它改成:“播种时,他天天在地边转,嘱咐年轻人播匀播齐;出苗了,他又带着种子来到低头,把缺苗的地方补齐。”这样一改,字数减少了1\\\/3,原稿的意思也未见损伤,其原因主要是修改稿没有用“不但……而且……”的句式。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的语言讲究朴素,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不必追求华丽辞藻,尽可能少用形容词、附加语,不搞那种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新闻写作使用朴素的语言,自然而无造作,而可靠而不虚浮,也就更能吸引和取信受众。客观存在的事实总是具体的,报道事实的新闻,它的语言就不能抽象,不能概念化,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都必须表述具体,言之有物,实实在在,让人觉得看得见、摸得着。《人民日报》关于《北京医院出国人员努力节约外汇》的报道,全文对事实的表述,它所使用的就是朴实的语言。其中写道:到日本考察的人员,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乱花一分钱。有的该做四件衣服的,只做了三件。到了国外,住便宜的简易旅馆,吃大众化的饭菜,外出坐公共汽车,有时干脆步行。为节省开支,他们给公家带的科学技术资料,全都放在个人的箱子里,上下飞机车船,全由自己搬运。到加拿大、美国学习医疗电子计算机的人员,尽量少花美金,日常费用不到规定的三分之一。有一天,他们要去参观一个著名的动物园,到门口一看,一张门票2元5角美金,7个人就得花17元5角。有的说,咱们逛一次动物园,祖国农民得卖多少土特产这则新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而无当的华丽辞藻,而是按照新闻事实的本来面貌,朴素自然的表述清楚。特别是在动物园门口算账,把门票费用同农民出售土特产联系起来,反映了这些知识分子和农民心连心的精神境界,读了感到可亲可信,不由令人想起有些人出国大手大脚乱花外汇,与此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描绘不是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想象”,艺术地再现事实,而是实际生活的直观写照,朴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原貌;它所描绘的“形象”是“事实形象”,而不是“艺术形象”。尽管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自入新闻,受众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千姿百态,但与那种凭主观想象去肆意渲染,堆砌形容词,是截然不同的。美国著名新文学家麦尔文·曼切尔说:“写作上的严谨就会形成语言上的简朴。”新闻语言的朴素自然,平实具体,不仅是新闻语言规律的要求,也是作者气质的反映。因此,要求我们加强修养,具备质朴的气质,用朴实的语言,写出影响读者心灵的好作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载体,面对千百万读者、观众、听众,唯有以通俗的语言传播信息,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所以说,语言的通俗性,也是新闻语言的一个特色。清代作家曹雪芹擅长引用当时通俗的群众语言,为《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增添了灿烂的艺术光辉。可以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与曹雪芹吸取和运用时人的语言艺术相连相依。如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成为知心朋友,借紫鹃之口对林黛玉说:“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书中俗语串串如珠,如“树倒猢狲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等等,语言形象生动,读了令人联想,并能深记常用。我国现代作家也是重视运用通俗语言的。老舍写文章总是改了又改,只要写出一句不明晰、不响亮,不像口头说的那样,他就换一句更明白、更通俗的,务期接近人民口语中的话。他认为,真实、简练、通俗、艺术性都是密切联系着的,真实不妨碍通俗与艺术性。新闻载体是大众传播的工具,新闻作品唯有为群众喜闻乐见才能起到传播的作用。所以说,新闻语言的通俗化,对于新闻写作,对于整个新闻传播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们来看看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的一则新闻:3月13日,南市区老西门工商行政管理所里来了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外地人,要求把他随身带来的15斤牛肉干收购处理。原来,他是四川省奉节县机械厂干部,名叫向友府。他这次来上海出差,联系业务,本来以为“圆图章不及熟面孔,不送礼办不成事”。为了让工作进展顺利,他特地在当地买了15斤牛肉干,作为联系工作时拉关系之用。可是他到上海两个星期来,去了化工局、农机公司等五六个单位,都拒绝收礼,15斤牛肉干一斤也没送掉。向友府在要求收购的申请书上写着:“我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带的牛肉干只得请你们协助,按照上海规定牌价处理。这则新闻寓意深刻,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上口,和说话一般。新闻从抵制不正之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陈述事情的缘起和经过,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可说别开生面,引人入胜。通俗的语言也就是群众的语言,要使新闻语言通俗,就要下决心学习群众语言。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时,号召全党要用很大的气力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他说: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活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他又说: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而且自己真相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自然,群众语言也有高低粗细之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群众语言的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为新闻语言增色。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应该尽可能口语化。在报纸书面语中,可以使用倒装句,如“成本低、繁殖快、省饲料、多积肥、肉可吃、皮可卖。这是XX县XX乡XX村总结出的养兔六大好处”。要使成为广播语言,这样的倒装句,听众会感到莫名其妙,待听到最后才知道是在说养兔时,前面的六大好处已记不清了。因此一定要把“XX县XX乡XX村总结出的养兔六大好处”说在前面。在古代汉语中,基本上使用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则绝大多数使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像“但”、“曾”、“虽”、“时”、“因”、“后”、“应”、“较”等,这在书面语里可用,在广播语言中都应改为“但是”、“曾经”、“虽然”、“时候”、“以后”、“应该”、“比较”。新闻的语言还要避用生僻字和费解的词语,并节制使用专业术语、行业习惯语、方言、古词、外来词等,有必要使用时应作出解释和交代,帮助新闻受众理解语意。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在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口语广播中,往往使用“俺”、“啥”、“咋”一类的方言、土话,以为这样可以表现农村的特点和反映农民的泥土气息。其实,表现农村或反映农民的特点,并不在于用不用这一类方言、土话。在一篇报道中,整个新闻语言比较规范,中间冒出“俺”、“啥”、“咋”一类词语,这显得很不协调。掌握这些特色,遵循新闻语言的规律进行写作,这必将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新闻报道水平。适合做摘抄的名言名句或者优美的句子段落,尽量多一点,有文学类书籍里的那最好不过了,要有出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诗选》)★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追忆似水年华》)★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静静的顿河》)★这张脸同早晨雪天映在镜子中的那张脸一样,红扑扑的。在岛村看来,这又是介于梦幻同现实之间的另一种颜色。(《雪国》)★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每当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那些日子就像是暴风雪之晨的白色雪花一样,被疾风吹得离我而去。(《洛莉塔》)★脸一日洗了几遍,脸还是不干净,眼一生不洗,眼永远是亮的。(《贾平凹散文》)★蜈蚣有一百条腿,但并未嫌弃过腿多,云鹤有两条腿,但也并未抱怨过腿少,甚至它落下来,还喜欢一腿独立(《贾平凹散文》)★红痣长在黑脸上,就是一粒老鼠屎;但红痣长在白脸上,就是一粒小樱桃。(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下看你。(卞之琳《断章》)★爱不仅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食指《相信未来》)★要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惫的头(舒婷《中秋夜》)★即使你穿上天的衣裳,我也要解开那些星星的钮扣(芒克《心事》)★对于远方的人们,我们是远方(西川《眺望》)★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已经启程(席慕容《青春》)★“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川江号子》蔡其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郑愁予《错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沙扬娜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莫言)★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影子。(莫言)★马是奔跑的冠军,驴是行走的模范。(莫言)★“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1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宗璞《秋韵》3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1)的芦花,钓鱼台(2)的柳影,西山(3)的虫唱,玉泉(4)的夜月,潭柘寺(5)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6)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郁达夫《故都的秋》摘自《郁达夫散文集》4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安卓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IOS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手机访问 MAP TAG RSS
欢迎访问漫写短文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心目中的祖国作文中学550后悔尴尬作文三年级笑声范文描写桃花的片段200字备战期末作文500字关于我的奶奶的文章书是我的老师600字记叙文三年级下册写春天的作文两百个字最熟悉的人老师性格品格400字写今我什么的一件事400字以上声音的游戏作文大全写水都的冬的小片段300字以上陌生人或同学之间爱的作文400字很好笑和有趣的一件事作文两只小狗四百字四年级四年级作文写尊敬老师忘不了那句话初中作文那一天给我的启示400字作文我最喜欢的老师350字最新版有同学真好作文300字作文大全小河变浑了200夸夸我们班的某某某450字寒假临进作文别让溪流呻吟作文400字写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小学毕业作文900字跨入五年级作文400字让我吸取教训的一件事作文300字高中作文今天的名字叫什么为题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600字初三假如我变成了你作文600字难忘的历史课作文作文一件有意义的事六百字新年600字个人年计划考场作文摘抄苏教版6年级语文书作文写作文总分结构我第一次买东西300描写动物片段350字关于父亲普通的600字作文一次伤心的经历作文作文写一篇读什么有感300字左右人间人情作文小学生一等奖作文2014考试作文关于我的老师的作文不少于600字写冬风的作文200字一个家乡一处美景的景色作文游长城作文210个字秋天里的节日作文350字日记形式寒假里的一天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

相关新闻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我怀念的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