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同城

安卓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IOS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手机访问 MAP TAG RSS
欢迎访问漫写短文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返乡笔记

时间: 阅读:0
作者: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截至2015年2月25日晚9点30分,该文在微信公众号“市政厅”上阅读量已高达58375次。近似“疯狂”的转发量让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媒体事件,自己不过是“不小心卷入了其中”。此文在春节期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并收获诸多回应,有肯定的声音,也有争议之声。随之,一篇署名为“古鱼”的《又一篇博士生返乡笔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也在网上发布,以另一位来自乡村的文科博士生视角看乡村。古鱼对农村大学生“近年情更怯”的现象表示不认同,在他看来读大学的观念应该改一改:“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读书不会无用,读过大学的人相对而言会有更高的成长空间,以后贡献越大,拿钱也就越多,而不是一毕业就能兑现很多钱或一毕业就加入体制内获得某种‘人上人’的身份优越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后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上学。在这篇笔记中,他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联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此文在春节期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并收获诸多回应,有肯定的声音,也有争议之声。随之,一篇署名为“古鱼”的《又一篇博士生返乡笔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也在网上发布,以另一位来自乡村的文科博士生视角看乡村。古鱼对农村大学生“近年情更怯”的现象表示不认同,在他看来读大学的观念应该改一改:“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读书不会无用,读过大学的人相对而言会有更高的成长空间,以后贡献越大,拿钱也就越多,而不是一毕业就能兑现很多钱或一毕业就加入体制内获得某种‘人上人’的身份优越感。”对于返乡笔记引发的争议,王磊光回应道,自己从未说过读书无用,只是强调知识的无力感,“本来读书出来是应该有所为的,但是回到家乡却不能做什么。”[1]"王磊光这篇笔记也获得了自己的导师—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主任王晓明的称赞:“分析得很真切。”博导王晓明表示,读了返乡笔记最后一部分“知识的无力感”,也同样感到心情沉重:“从现代早期到上世纪90年代,从农村出来到城市求学的人,总体上是能够以自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让其他没有这个机会的人信任‘求学是人生正道’的,有这个信任在,城市里的进步力量反哺乡村的可能就存在。但现在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像上世纪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的上海:出租车司机每月赚1400元,当得知我一个大学副教授每月才600元的时候,很同情地看着我:‘算了,下海吧!王磊光觉得,自己这篇文章没什么了不起,也不是他理想之作,这种“突然的出名”让他感觉很不真实。
安卓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IOS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手机访问 MAP TAG RSS
欢迎访问漫写短文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返乡笔记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