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同城

会员专享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所谓近体诗就是律诗和绝句的统称。至于LZ说格式符合近体诗,那除了字数、句数符合,格律也要符合,这样的极少数例子是有的,比如齐梁时期不少宫体诗、山水诗都是暗合了近体诗的一切要求,但是没必要把它们算作是近体诗。首先要搞清楚何为近体诗,周颙揭示了汉语声韵的规律后,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这种追求声律的风气和趋势,启发了后代诗人,唐代律诗、绝句就是这种诗歌潮流的产物。近、古体诗就是唐代用来区分是否是严格按声律创作的诗歌,这是到了唐代才形成的,所以唐代前没有近体诗的说法显然无误。LZ说《七步诗》符合格式,是对近体诗的概念不明,所谓格式,从前所述,不光是字数、句数的限制,更有声律限制,这首诗当然不是近体诗,连暗合近体诗也不算。《七步诗》还有另一版本,所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五言六句,我们背的也并不是后人改编,关于这首诗故事很多,不论是哪种版本,也都不是近体诗。另外呢,南朝时期出现的暗合近体诗规矩的诗歌,也不是凑巧,是汉语文学、汉语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是符合文学追求音韵、声律整齐美的规律的。总而言之,唐及唐以后的诗人可以写作古体诗,古人却写不了近体诗,即使有作品合乎近体诗的规矩,也只是个别现象。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笑话,唐代有个秀才去乡试,写了一句“名山多奇宝”,同学都笑话他,说他写五言破了规矩,他却说谢灵运不是有诗“池塘生春草”吗?怎么偏我就破了规矩。这则笑话未必真实,但可以让大家知道,南朝时候对作诗是没有特成熟严格的限制的,到了唐代已经不同。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连他自己作诗也不能遵守,唐诗的格律严格来说要到中唐才成熟。五、七言绝句、律诗的成熟,非常好记忆,李白、王昌龄为七绝圣手,杜甫规范了律诗创作。我想说到这应该比较完备了,这些都是文学史的常识,可以找一套文学史,由魏晋至唐宋一观。
安卓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IOS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手机访问 MAP TAG RSS
欢迎访问漫写短文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古体诗:《无题》

时间:2013-10-10 21:25:39    阅读: 次    来源:漫写短文网
作者:梁時

爱上海同城无限春光惹恨多,相思刻骨最折磨。

醒来半夜皆因梦,守望天明又为昨。

版权作品,未经《漫写短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漫写短文网微信号:duanwenxuewang,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漫写短文网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10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猜你喜欢精彩阅读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82578687@qq.com

相关新闻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