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同城

会员专享

发布时间:2023-04-24 19:11:53
跋:2017年4月2日,我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虽然以前了解这段历史,去之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看过展览之后,感情的冲击还是很大。我在追思碑前鞠了三个躬,起来的时候不禁泪如泉涌,旁人以为我是幸存者的后代,我说所有中国人都是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理性爱国。《金陵三题》本来是我在南京观光期间,兴及所致,腹稿口占,未落纸面就随手发在微信朋友圈中(此处发表做了一些文字调整),后来一些长辈及师尊提出了是否符合传统诗词格律的问题。严格地说我这三首诗都不符合传统格律诗的规范,所以只能称之为“仿律诗”。形似而已,似是而非。最起码说第三首的颔联“尸断流”和“鬼夜哭”对的就不工整,平仄更是禁不住推敲。“血淹金陵”原为“血溅金陵”——“仄仄平平”更好听,但“淹”更能凸显流血之多,所以从意未从音。但我也注意了一些平仄,“遍豺狐”原为“遍豺虎”,更能表达日军的暴行,但“虎”仄韵,与首句的“覆”仄韵重复,不好听,韵脚还是讲究一下吧,就用了“遍豺狐”。但也仅限于此了,如果严格按传统格律要求,我就写不出来了。实际上自民国以来,随着鲁迅那一代文学巨匠的凋零,从小接受现代汉语的中国人已经很难写出传统的格律诗了。中国中唐以来创造的格律诗是一种形式和音韵都极为完美的诗歌形式,除了句式整齐外,还有平仄、粘、对、犯孤平等音韵方面的要求。然而古人作诗的平仄由于语音的变迁和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传统格律诗一直是以唐韵为基准一脉相承。到了清代科举考场的官方韵书《佩文诗韵》中规定106个韵目,每个韵目若干字,同一首诗的韵脚只能在用一个韵目中的字。其中“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这三个韵母中中包含的“元原源”(十三元)“寒韩翰”(十四寒)“删潸关”(十五删)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同一个韵母,没有分开押韵的必要了。反之,“十三元”韵目中除了“元原源”还有“尊昏痕”等字,后面这几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显然和前一组不是同一个韵母,但过去人作律诗就是按照唐人的口音押韵的。即使在清代,清人的语音已经和今人相似,也要死记硬背《佩文诗韵》的唐韵,所以清人有“该死十三元”的说法,因为这个韵目中和当时语音不符的字太多了。《红楼梦》里贾宝玉就说最不喜欢做“十三元”的韵,说它“韵险”,也是如此。除了押韵,格律诗的平仄也十分重要,一首诗一半以上的字是要受到平仄约束的。现代汉语把音调分成一到四声,古人分“平上去入”四声,平音算“平”,“上去入”算“仄”。大致来说,现代汉语的一二声和平音相符,三四声对应“上去”(只是大致,还有许多例外)而古音的“入声字”在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只是在个别方言中还能找到(例如广东话)。这也是今人掌握传统格律诗的一大难关。所以以今人的眼光看来,古人做格律诗简直是一种高难度的文字杂技,是“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我们也不必高估古人,他们那个时代有一定的条件,除了他们小时候不用背元素周期表,只背韵目表,熟能成巧以外。还有下面两个条件:1、古人掌握的汉字比我们多。清代的《康熙字典》包含47000个汉字,而现代的新华字典只有10000个汉字。《佩文诗韵》是科考指定韵目字典,含有10235字,而其中很多字在现代已经是冷僻字(醯豗暾狻翛)。现在我们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了便于计算机输入,汉字进一步进行了简化,计算机一级字库(常用字)加二级字库(次常用字)总计不到7000字,只是《康熙字典》的零头啊,做起格律诗来当然不如古人方便。古人用字多是因为古人对每一个事物、意象都要创造一个单独的字来描述,比如下面这张马车的部件图。而现在汉语则采取造词法,只用较少的汉字就可表述丰富意思。如果古代有汽车,那么他们一定会给“化油器”、“变速箱”创造出新的单字来。所以古文读起来比现代汉语更凝练简洁就是这个原因。2、古人掌握的典故及由此衍生出的代用词较多。如果“黄牛”不能入平仄就用“八百里”代替(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因为《世说新语》记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仅仅“月亮”就有“玉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轮、玉镜、玉羊、玉蟾、夜光、素娥、冰轮、桂魄、蟾蜍、顾兔、婵娟、冰镜”等多种代称。此外还有“毛颖”(毛笔)、“龙宾”(墨)、“飞黄”(马)、“青田翁”(仙鹤)等等不胜枚举,看起来简直像土匪的“黑话”,但古代的读书人对这些词可以一目了然,视之为雅称,今人就要查注释了,而这些代用词可以大大丰富古人的词汇量,对于些格律诗当然有更多的词汇选择。那么是不是说今人读书不如古人多了,知识不如古人了呢?其实不是,今人读的书则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经济贸易无所不包,基本上大学以后读的书就各不相同了。而中国古人基本上都是以“四书五经”为纲,“经史子集”为目,集中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的门类内。他们一辈子读的书都差不多,词汇环境是高度趋同的。如果他们穿越到了今天来选电脑输入法词库,一个词库就够用了。所以古诗词中的典故、代用词在他们中间有高度的共识,在现代很多就显得冷僻了。所以今人不必妄自菲薄,认为我们不如古人。实际上是现在知识的海量性导致了词汇的剧增,人们根据不同的专业掌握不同的词汇库。加上语音的变化、常用汉字的简约,在当代继续套用古格律写诗就成为了一种高难度的填字游戏。仅能连词成句已属不易,还要兼顾立意和韵味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即使写出来,又有几人可以看懂?几人可以通顺朗读?因此,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刻舟求剑,拘泥古格。今人作诗今人读,就用今人声律,不必刻意追求平仄,取其“对”和“韵”即可。当然这样的诗只能是“仿古律”,但只要写的人畅快,读的人明白,我想天上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也会点赞的。
安卓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IOS下载

扫一扫漫写短文网APP点击进行APP下载

手机访问 MAP TAG RSS
欢迎访问漫写短文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遗梦北戴河

时间:2013-10-17 19:49:26    阅读: 次    来源:漫写短文网
作者:老山参

绿树荫中把车停,

劈波斩浪署消融,

吊床摇在化丛里,

蝉鸣飞进美梦中。

后记;署期的北戴河海滨大道,,只有两条公共车通过,少了大量的出租,清静了许多。我们骑着自行车,乘着俆俆凉风,行进在鸟语花香的绿荫里,好不惬意。找到每年驻足的地方,挂起吊床,或下海小游,或摇在吊床里

睱想,耳边蝉鸣阵阵,天上白云悠悠,美哉乐哉,真神仙也!

爱上海同城版权作品,未经《漫写短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漫写短文网微信号:duanwenxuewang,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漫写短文网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1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猜你喜欢精彩阅读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82578687@qq.com

相关新闻

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征文主题2023-04-24 19:11:53
一首歌,一段故事2023-04-24 19:11:53
遇见2023-04-24 19:11:53
深夜故事2023-04-24 19:11:53
你曾是少年2023-04-24 19:11:53
后来的我们2023-04-24 19:11:53
告别2023-04-24 19:11:53

友情链接

上海后花园论坛_上海花千坊_爱上海同城论坛-夜上海论坛社区